大国博弈走向数字空间竞争新阶段,数字中国建设如何主动应变?

数字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时代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对数字中国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充分发挥我国在统筹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中的独特优势,对应对大国数字空间竞争,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方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高地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大国数字空间竞争的新特征

当前,数字空间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层空间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正走向数字空间竞争的新阶段。与传统地缘竞争相比,大国数字空间竞争在继承传统地缘经济竞争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竞争主体、竞争焦点、竞争领域和竞争内核,并构建了新的竞争逻辑。

数字空间权力结构分散化。与传统地缘空间大国竞争利益主体单一,权力结构集中相比,数字空间竞争主体更加多元,不仅包含国家、国际组织、产业巨头、科研机构,甚至个体在数字空间竞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使得利益关系更加繁杂、权力结构更为分散化。

全球数据资源争夺霸权化。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全球数字版图中最具价值的资源,成为大国数字空间竞争的焦点。以数据主权为核心的数据资源争夺逐步霸权化。掌握更多数据资源的主体在数字技术研发、数字财富创造、数字信息安全,甚至在军事对抗和政治干预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数据的获取和利用而展开的数据主权争夺愈演愈烈,数据跨境流动引发的管辖和控制问题日益凸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垄断化。随着人类社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空间竞争的新赛道。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在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完成了早期数据积累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近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出包括“重建更好世界”和“全球门户”等在内的多项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意图抢占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从而开发和抢占发展中国家巨大的潜在市场,以掌控其经济命脉,获取丰厚的地缘政治经济收益。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复合化。抢占全球数字空间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关键在于数字技术竞争。与传统工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单个企业的散点式创新不同,数字技术协同、融合、集成、开放的特征,使其更多表现为数字技术集群,这使得大国数字技术竞争逐步由企业散点式竞争走向复合式垄断。

中国在统筹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中的独特优势

统筹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是应对大国数字空间竞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数字空间整体规划、数字关键技术研发、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和数字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数字空间的整体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党的领导所形成的从顶层设计到分级分类推进的发展模式、新型举国体制以及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部署,为我国数字空间的整体规划、系统治理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数字空间的构建筑牢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我国推进“集中力量、协同攻关”破解数字关键技术藩篱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多种分配方式,在保障数字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同时,不断激发数字劳动者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数字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优势,又有利于发挥政府在数字空间建设中的调控作用,保证数字空间治理的效能。

产业优势。中国完备的产业链条为数字空间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据全球第一。数字技术突破和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各类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产业化的稳步提升。

市场优势。超大规模的数字用户为数字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数字用户作为数字空间中最为普遍存在的个体,不仅是数字空间发展进程中的使用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数据要素的生产者和数字产品的消费者。中国庞大的数字用户为数字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强劲的消费需求,为数字空间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数据基础。

如何进一步统筹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

首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推动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空间战略规划体系。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统筹协调。在全局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总目标、发展方向,保证数字空间的整体规划围绕核心理念、顶层目标形成关联、匹配,并进行有机衔接和系统整合。在顶层设计方面,贯彻落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重要文件,明确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重点领域方面,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算力基础设施的区域布局、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等领域进行部署。

其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健全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集聚资源、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形成“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的强大合力,加快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把握技术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充分发挥完备产业链的产业优势,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产业化的稳步提升。推进重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引导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升级和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生态。大力推动数字核心产业的创新发展,重点提升半导体芯片设计与制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打造自主可靠的数字产业链、数字创新链和数字供应链。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数字用户的市场优势,加快培育完整的数字内需体系。加快激活海量数据要素价值转化,培育大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数据中心与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同时,利用好超大规模数字用户带来的巨大数字消费需求,重点围绕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农业、数字生活等领域,构建超大规模数字消费市场,为各类数字企业开发和创新数字产品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王宝珠 陈尧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0)
大观网-36氪的头像大观网-36氪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11 日 上午9:55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11 日 上午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