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明确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阐明了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引发生产力跃升、生产关系调整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关键。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近年来,我国推动建设一系列工程项目,不断拓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积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图为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科技创新是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内在驱动
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通常表现为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它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革新。新质生产力并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纯粹否定和简单替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生产力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效率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支持,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推动生产力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适应
科技创新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刻影响并重塑生产关系。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引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劳动形态的演变,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科技创新引发生产关系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组合,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框架、监管政策和保障机制,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促进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分工协作和生产组织的现代化等,共同激发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优化的动态适应。
科技创新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需求主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涌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供给等方面加强统筹布局,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促进更加有效的市场形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新型举国体制高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让政府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更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科技创新需要统筹好高水平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但我国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强、一些高端产业链安全韧性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代使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主动寻找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切实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是坚持以自立自强引领创新发展、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拓展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要素融通的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快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
更多内容详见: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文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